2019年04月24日16:52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次
从左至右为黄平、双雪涛、罗岗
5月27日下午三点,80后青年作家双雪涛携中短篇小说集《平原上的摩西》做客思南文学之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罗岗、黄平围绕此作与作家展开对谈,从文学的角度讨论小说创作中所展现的“新的美学原则”。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经典名词,作为本期读书会的主题,黄平老师稍作了解释:“长久以来80后文学被以韩寒、郭敬明为主导的美学所限定。2015年前后双雪涛的出现,使得我们发现原来80后文学还有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取向、另一种美学面貌。这个意义上,我们借用了孙绍振先生当年非常经典的论断,‘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由文学奖开启的写作之路
作家双雪涛1983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本科就读于吉林大学法学院,2007年毕业后从事银行工作。2011年小说处女作《翅鬼》在台湾荣获“首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这一奖项的获得正式开启了双雪涛的文学之路。2012年开始,双雪涛的文学作品开始刊登在各大文学期刊,中篇小说《平原上的摩西》是其代表作,曾于2015年刊登在《收获》杂志上。《平原上的摩西》也是双雪涛出版的同名小说集。
双雪涛
回忆自己的写作之路,双雪涛特别提到了大学时代那段专心生活的时光,“那时候,我生活里还没有文学和写作的观念,但是有阅读的习惯。最后把我推向写作的一个关键点,是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在阅读,让我产生了寄养之感。”
2010年前后双雪涛开始写作,阅读的积累、参加比赛、广泛投稿……种种契机让他走进了文学圈,并在这一领域“出手不凡”。罗岗认为从广义来讲,近些年,当代文学有某种新的美学原则在挑战固有的美学原则,原因是那些看上去本来不太想成为小说家、文学家的人,他们在各种机缘巧合下进入文学圈。从文学之外进入到文学里面,这些作家的小说与主流的美学原则有很大区别。双雪涛具备了这样的特质,能够不被当代文学的条条框框所束缚。
肉身感写作
《平原上的摩西》收录的作品时间跨度很大,其中核心的一年是1995年。小说中提到的1995年,辽宁沈阳学校里收九千元择校费的问题打动了青年评论家黄平,他谈到这篇文章不仅在讲述一个升学难题,也牵扯到了社会结构性的变化。
而罗岗教授认为,九千元择校班贯穿了作者的记忆,细节背后更是显现了深厚的历史变迁,“他把我们带到了另外一个时代的感觉里,拉开了80后作家一般的描写距离。”
罗岗
双雪涛的写作与自己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他向读者分享了90年代的成长记忆,也正是这些体验让其在这一细节上写得接近现实。九十年代是市场化社会,罗岗教授讲述了九十年代的社会背景,并高度赞扬了双雪涛在写作中抓住了社会氛围中的细节。
阅读对于一个作家的创作至关重要,但许多作家受到阅读的影响,在写作中对社会的描写也许并不具有切身的肉身感介入,因此80后作家的美学大多表现为阅读的美学。
罗岗说:“双雪涛的作品突破了仅仅阅读书本本身,使得书本与社会之间产生了某种距离和隔阂,他越过了阅读的限制,切入到社会中去。”他以《我的朋友安德烈》为例,对双雪涛的写作特性进行分析,“一个作家不一定对市井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有一种理性的概括,因为理性概括写出来就是我们所说的概念先行,但是只有好的作家才能把这种肉身感转化为一种可以供我们阅读的形式。”
现场读者
变革性的文化力量
从2013至2015年期间,双雪涛连续创作了十几篇中短篇小说,他说:“这些中短篇在《大师》的写作中找到了节奏。”个人的准备和生活的状态,以及内心冲突达到饱和,使得他的写作得以顺利开展。
2014年上半年,双雪涛因为一部讲述90年代东北父辈的电影而产生了灵感,“我想通过写作表达我对父辈人的观察、我们这一代的成长,以及东北的变迁。在电影的推动和我前期的准备下,就书写了此篇。本身内心的愤懑使得小说带来了所谓的硬度,它也是我在那个时期的完整表达。”
谈到这一篇目,黄平说道:“1995年遭受下岗风暴重创的那批人,其子女这一辈人,也开始理解和拥抱像双雪涛讲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父辈,并写出他们的故事。这样的文学能量,某种程度上不是来自我们常见的80后自我美学的沉溺,而是投向更广阔的美学世界。”
黄平
短篇小说《大师》描写了父亲下棋的故事,罗岗教授将这部作品与阿城的《棋王》进行比较,他认为这部作品从某种意义看是向传统挑战、背向传统的:一方面是以《棋王》为代表的文学传统,另一方面是父子关系的文学传统。黄平补充道,八十年代中期寻根文学开始后,许多日常书写走向奇观化,在父子关系上,子一代的情绪是颓废而扭曲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绝望情绪。这样一种破碎与断裂,在美学意义上有它的现代性所在。但双雪涛的作品把破碎的东西重新聚合,具有重要意义。
罗岗强调,双雪涛把人物放在一个底层的位置或者边缘的位置去观照,在《平原上的摩西》中表达了子女辈对父辈的认同,实际是对自身历史记忆的延续。此外,这部作品中采用了现代的流行写法视点进行叙述。
在文学版图上,东北是一个具有历史厚度、同时又充满了历史悲情的地方。《平原上的摩西》之所以受到关注,源于小说本身,也因为放置到更大的脉络——对东北的关注上。
在黄平看来,东北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空间,而是一种别样的精神资源和别样的文化记忆,双雪涛的作品呈现了新的美学面貌,“如果把地域作为一种抽象的隐喻来理解、结构性的关系来把握,东北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变革性的文化力量。这样变革性的力量浮出水面,刷新我们对文学文化的理解,刷新对当代世界的把握,这是双雪涛非常重要的文学史的意义所在。”
嘉宾为读者签名
思南读书会NO182
现场:李伟长
撰稿:李祝萍
摄影:迟 惠
杜湘涛
编辑:黄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