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17日16:13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次
左起:沈国明、施大畏、孙颙、张培成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大禹治水》《嫦娥奔月》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主题,经过重新梳理和编文,邀请全国知名画家以连环画这一传统方式进行创作,《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就应运而生了。
5月13日下午,第178期思南读书会上,嘉宾们围绕新书《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进行了一场艺术漫谈,画家施大畏、作家孙颙、画家张培成和学者沈国明,从民族文化谈到书中的人物造型,向读者讲述创作初衷及工程细节,参与连环画创作的青年画家施晓颉、范奕彬、罗玲、梁川也在现场作了发言。上海中国画院办公室主任吕明在对谈前,介绍了“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的项目情况。
左起:吕明、范奕彬、罗玲、梁川、施晓颉
创作初衷:树立文化自信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传播工程”是上海市的重点文化工程,包括美术主题创作、舞台剧、动漫、电影等各类艺术形式,连环画图书系列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连环画图书系列共有30套作品,创作分为两个批次进行,本次出版发行的是前17套,其余的作品将于今年8月问世。
沈国明强调,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民族,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信心至关重要。做创世神话研究关系到确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问题,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如果不知道走过来的路,就不知道未来该走向哪里。连环画绘本系列是其中的初步成果。
孙颙
为什么做中华创世神话系列?孙颙认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大多数人只了解其中的两千多年,再往前的历史却不甚了解。孙颙说:“其实我们的创世神话比现在西方基督教《圣经》所讲的要丰富得多。一个具体事实就是,全世界都遇到过大洪水。西方神话有诺亚方舟,我们中国祖先讲的是‘大禹治水’。”
孙颙认为,我们需要从中反思文化的意义和强调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我们现在的难点在于,“大禹治水,大禹什么形象?盘古开天,盘古是什么形象?女娲,我们最早的母亲,是什么形象?几乎说不出!”所以,要美术先行,但是美术的难点也恰恰在此。
施大畏介绍,这项工程由来已久,早在2003年就产生了神话创作的想法。他特别提到,著名学者赵昌平进行了40万字的文史梳理,为创作开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何选用连环画这一形式?施大畏说:“中华民族的神州大地在上古时期就被开创出来,怎么把这一事件通过文化传播放在大家的心里?这变成我们一个主体研究课题,连环画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施大畏
连环画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就逐步丧失其功能,艺术家们希望重新打造中国动漫连环画学派,通过老少美术家的共同努力将连环画重拾。
作为资深画家,张培成向读者坦露,画连环要根据已有的文字资料,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这一工程的最大意义在于让我们年轻一代重新回到民族的文化自信上。”
人物创造:将神变成人
在沈国明的认知中,希腊神话故事具有完整性。但在中国神话中,大家更为认可孙悟空的形象,却对其他神话形象了解甚少。究其原因,与故事表述的完整性密切相关。
沈国明
用简短的文字讲述完整的故事并不是易事,负责此系列文字工作的孙颙坦言,“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做过一点无用功。”但是在讨论中,团队逐步确立了创作的步骤,确定了关于神话形象的基本元素,再由画家们进行创作。因此这一连环画系列在风格上有所不同,显示出不同画家的创作风格。
精心设计人物形象在创作中异常重要,施大畏与张培成两位画家都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施大畏很赞同沈国明所言的他们这批老艺术家是“过渡之人”,还用法国动漫中的文字概括自己的心态。“其实我们很幸福,已经有了很多经历,但缺少的是时间。这种重重叠叠的幸福就是我们的经历,忧伤里边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回忆。想要通过我们的努力,给大家做块鹅卵石铺路。”
在赋予神话造型时,不是简单画一个似鬼似神的人物,而需要思考如何将神变成人。施大畏总结:“神话里的英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人类造福,所以艺术家的造型就不能是一种娱乐化的简单描述,而应该包含自己的感受和感动。赋予了神话人物的感情之后,它就会产生温度,就会感动每个人。”
张培成认为在绘画之前应当对塑造的人物有大体构想。他以女娲和伏羲的形象创作为例进行说明,“曾有个画家说:‘女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先母,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先母是个爬行动物。女蜗应该是个伟大母亲的形象,应该是美丽、有定力、有爱心的。’而伏羲是我们的先父,关心人民的疾苦,应该是一个很朴实的普通人。”
张培成
在进行人物创作前,画家会通过搜集资料来确立人物形象,按照一个既定的原则进行绘画创作。连环画系列用独特的绘画语言阐述故事,让读者在阅读中接受审美教育,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沈国明把自己这批人称为“过渡之人”,这批艺术家,包括他们文字创作的认识都比较统一:“希腊神话故事用了3百年时间成形,《圣经》故事用一千年。我们真的刚刚开始。所以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这些人是‘过渡之人’,就是在海滩上捡几颗鹅卵石,如果铺路的话,我们就是打几层地基的人。施大畏现在创造的形象,若以后被人家否定,还是很光荣的事情。”
首批的17册作品中,不仅有老一辈艺术家的创作,也有一批青年画家的参与。加上参与文学组的张定浩、黄德海和项静等青年学人。可以说,两代画家、两代学人携手,为讲好中华创世神话在努力。
《伏羲创八卦》的画者施晓颉:“老艺术家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在工程中展现的赤子之心、严谨之心。同时,我们也要用年轻人的语境,用绘画的笔把故事讲好,这也是我们年轻一代该做的事情。”
《嫘祖教织》的画者范奕彬,则用“严谨”二字概括整个创作过程,从30本书的选题,画家的确定,画家数易其稿,出版时用什么纸张、字号、字体都费了很多思量。
《大禹出山》的画者梁川表示,身为70后,也是看连环画长大的,很怀念小时候曾有的阅读氛围,希望在前辈老师的带领下延续梦想。
《羿除四凶》的画者罗玲说:“在集体的创作中,能感触到各位老师做事的思路和情怀。老师们都在用他们的情怀,用一颗公益的心做着一些利民的事情。这让我非常感触。”
现场读者
嘉宾们为读者签名
现场:李伟长
郭 浏
撰稿:李祝萍
摄影:迟 惠
杜湘涛
编辑:黄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