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4日16:32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次
从左至右为李伟长、曹元勇、谢锦、陆志宙、猿渡静子、黄昱宁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我们把目光投向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优秀的读者,各种出版物的推手,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图书走入公众视野的媒介。4月23日,思南读书会把这样一群可敬的出版人请到了活动现场,他们是曹元勇、谢锦、陆志宙、猿渡静子和黄昱宁。李伟长主持与嘉宾们对谈,听他们讲一讲出版行业中的艰辛和趣事,分析阅读现状,阐述图书版权的重要性以及理想的出版生态环境。
他们,与上海文化的渊源
五位嘉宾所代表的五家出版机构各有特色,读书会开始,每位嘉宾分别介绍了机构的概况,也向读者讲述了与上海这座城市、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的渊源。
曹元勇是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去年浙江文艺在上海办了分社。他们很早就参与了上海书展及国际文学周的活动。“我们邀请到的杰夫·戴尔就非常喜欢‘上海诗歌之夜’,那个活动安排在邮轮上,他悲伤地表示为什么他们不能上台朗诵而只能作为听众,言语间充满着羡慕和嫉妒。”曹元勇对这个细节印象深刻,津津乐道。之后,他们也在去年邀请陈丹燕和塞尔维亚诗人进行对话,今年会配合杭州总部邀请日本作家平野健一郎做几场活动。
曹元勇
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52年6月1日成立,是第一家公私合营的出版社,也是一家具有深厚历史传统的老出版社,文艺社副总编谢锦说:“上海文艺出版社在中国原创文学这块有非常丰厚的资源,每年都会邀请在中国具有影响力的大牌作家,包括余华、易中天等,因为在我们主场作战,所以我们每次都非常踊跃地投身在上海国际文学周和上海书展,它几乎成为我们出版社一年当中一个最重要的活动季节。”
总部位于南京的译林出版社侧重于引进图书,主要推广文学、社科类图书,该社原创文学中心主任陆志宙特别提到了去年上海国际文学周请来的朱诺·迪亚斯专场活动,她说:“去年夏天在思南安排了四场活动,整个活动结束以后,朱诺·迪亚斯表示远远超出他的预期。”
陆志宙
猿渡静子来自北京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言谈中满是豪情:“虽然公司成立只有15年时间,但大众非常喜欢的作家马尔克斯、奈保尔,他们全部的作品我们都签下来了。”新经典出版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文学,也是重心,有非常多的签约作家。除了刚才提到的两位,还有众多如张爱玲,三毛,路遥,周梅森等著名作家;第二部分是童书,最了不起的就是《窗边的小豆豆》,一本在中国能被几千万人读到的书; 第三部分是绘本,比如《爱心树》系列,还引进了近一千多种书籍。
黄昱宁所在的上海译文出版社明年将迎来建社40周年,她也表示,译文和译林非常容易被搞混,但他们建社的动机、职能以及出发点是完全一致的,大家彼此熟悉,彼此相知,是出于良性竞争的同道中人。译文在成立之前和上海文艺出版社是一家,1978年正式建立,积累了很多作家。比如,村上春树,这是译文和译林拥有的共同资源,操作侧重点不同。儿童文学方面,《夏洛的网》可谓是家喻户晓。她特别向读者预告了今年将请到《辛德勒名单》的作者托马斯·肯尼利来上海参加活动。
他们在“回暖”中努力寻找读者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近年来的出版与阅读圈的现状,可以概括为“回暖”。作为第一线的出版人,嘉宾们结合自身的出版经验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黄昱宁认为出版业发展较为平稳,她回忆了村上春树《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的出版历程,从中总结出版是一个慢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她说:“一个编辑只要用心,一定能知道读者在哪里,只是这个过程不会快,一定会碰一些壁。”文学博士出身的猿渡静子则表示,出版业在五年前开始“回暖”,并且温暖越来越高,她以《窗边的小豆豆》为例,用具体的数据告诉读者发行销售的变化,从首印两万册到两千万册,足以说明阅读的升温。
黄昱宁
图书市场经历了选择泛滥的时代,那么品质便成了选择的重要标准。只有坚持做经典书,做好的书,才能生存下去。陆志宙感到这几年图书的发行模式和营销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者与读者之间,甚至出版商与读者之间,都是很直接的见面,或者通过微博、微信。读者会了解作者是什么样的人,通过企业的微博、微信,直接互动。“这就是新媒体最大的好处。”陆志宙由衷赞叹:“其实,读者也在成长。”
“书的发行量能够说明出版业的‘回暖’现状,作为出版人,另一个重要点是‘回暖’的感觉,即职业恐慌感的消失。”谢锦如此感慨。新媒体时代让传统出版行业受到过冲击,但是这两年出版业的发行数字让出版人惶恐的内心慢慢平复,谢锦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出版产业一定是内容为王,不要被满天的风雨所迷惑。”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余华《兄弟》、易中天的《品三国》、莫言的《蛙》、金宇澄的《繁花》都是扎实地做好内容。“我们正好把作家作品抓过来,我觉得新媒体手段不是一件坏事,是反过来让传统的出版业不断改进。”
谢锦
曹元勇在谈“回暖”之前,首先点明主题,世界读书日的全称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好的图书市场,好的阅读氛围,都基于作品的版权。他表示,人在某一阶段拼命追求物质的东西,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人们对空虚的东西是有反叛、抵抗的,他会寻求一种精神上的享受,阅读便是其中一块。我们的阅读一直处于常态中,之所以感到图书出现回暖,出版出现了回暖,是因为之前读者是非常分散的。在新媒体出现之前,你不知道营销数字在哪儿?如今出版业发生了很多质变,有了网络媒体,发行和出版越来越理性。我们在做一本书的过程中知道自己的读者在哪里,加上中国民营出版那种生机勃勃的推动,体制内的出版也自然在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好书自然会涌现出来。
谈到版权这一话题,嘉宾们一一讲述了版权交易当中特别的故事和特别的经验。比如为了拿到马尔克斯的作品版权,猿渡静子做足了功课。她给自己确立了拿下版权的目标,用西班牙语给马尔克斯经纪人写信,平均每三个月到半年写一封信,用了整整四年半的时间拿下了马尔克斯的版权。
猿渡静子
他们,如何看待排行榜和文学奖?
国内各种各样的文学奖、文学排行榜引发了大众的关注,奖项与排名对图书的销售与选择的影响何在?
曹元勇认为排行榜和文学奖是好现象,能够帮助读者在几十万品种的图书中找到最感兴趣的书籍。就像进饭店,饭店会推荐招牌菜一样,文学奖和排行榜给读者至少提供了一种线索。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十大好书排行榜,必然会遮蔽掉其他好书,那么这些被遮蔽掉的好书又如何被发现?如果评委在投票过程中,有些书自己都没有看也参与投票了,就会有一种误导。但是,如果他不投这一票,读者或许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本书。这都是非常矛盾的。
谢锦非常认同这个观点,认为针对图书而来的销售榜、排行榜、奖项,作用是具有双重性的。排行榜、各种奖项的设置,对读者选书的指导作用比较明显,如何让这一行业发展更为更熟,黄昱宁给出了建议:“从奖项和排行榜来说,应不断提高其专业性,提升公信力是一个方向,才能让这个行业越来越成熟。”
现场读者
读书会的最后,五位资深出版人分享了各家的新书出版计划,并向读者们推荐值得阅读的新书。这些新书包括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小文艺口袋文库”之小说系列20种,浙江文艺出版社的蕾拉·斯利马尼《温柔之歌》《食人魔花园》,译林出版社的《世界与我之间》,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的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马尔克斯的《活着为了讲述》,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希拉里·曼特尔的短篇小说集《暗杀》。嘉宾们推荐的优秀新书作品为现场读者朋友的阅读选择提供了参考与帮助。
思南读书会NO.174
现场:王若虚
撰稿:岑 玥
李祝萍
摄影:迟 惠
杜湘涛
编辑:黄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