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4日16:23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次
从左至右为郎净、胡晓明、曾庆雨
古典诗词是中国人心中的那份温柔敦厚、小桥流水、风花雪月,有着令人向往的美好意境。2月18日下午两点,第164期思南读书会上,《历代女性诗词鉴赏辞典》的主编胡晓明教授,与郎净、曾庆雨两位青年学者从这本辞典说起,带领读者在古典诗词文化中寻访,与传统对话,感受女性诗词的温情与细腻。
基于传统的女性文学研究
《历代女性诗词鉴赏辞典》搜集了600多首从先秦到当下的女性经典作品,以唯美、全新的视点进行鉴赏,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女性研究,胡晓明认为是基于传统。 一方面,“女性写作是一个深厚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任何一个传统的研究要求真、求实、有所发现,女性写作者到清代为止有近四千人,学界发现了女性写作中被遮盖的部分。”另一方面,“传统需要人去解释、对话、想象,产生意义,形成有机的、有生命力的、有意义的传统。”以女性作品为中心是传统理论中实与虚的两个侧面相结合。
古典女性写作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怎样的位置?胡晓明以月亮为比方解释:“月亮很美,但当我们登上月球时才发现它的表面是坑坑洼洼的,月亮坑洼的真相未必能取消我们关于月亮的所有的美好想象。”同样,对于古典女性写作的传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当我们用生命亲近的时候,会发现不同。“如天地日月、风景常在,而光景常新。”研究古典文学,在于感受女性生命的气质与情感的境界,在于获得生命的一种充实、性灵状态,对于当下社会,这种性灵状态不可多得。读书会现场,曾庆雨信手拈来古诗词中有“月亮”意象的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现场诗意盎然。
胡晓明
女性文学研究的特点,胡晓明用四个关键词概括,即“奇迹”、“精致”、“多样”、“转变观念”。中国古代女性并不是想象中被压抑的刻板形象,道光之前有近四千名女性作者,其中绝大部分出了诗集,有文献记录,不少女性诗人从事诗书教育,教人读书、识字,有自我意识,有如此多的写作表现,在世界史上可谓“奇迹”。中国女性文人在狭小空间里,用丰富的感觉描绘、体悟,曾庆雨概括“女性观物往往能见局部与细微处”,她们创作的诗词可谓“精致”。女性很“多样”,女性创作也很“多样”,有儿女情长,也有英雄气概,也增加了读者人格与生命的“多样性”。胡晓明表示,“通过女性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我对人性的幽邃的生命体会,女性的那种阴柔的美,悠缈的美,空灵的美。另外一方面,作为男性,我还可以保留男性那种阳刚的东西,所以给人一种宽度、弹性与多样性。”最后一个关键词“转变观念”,胡晓明解释,中国文学门槛不高,讲格律懂形式即为美文,但又有境界的观念,境界能够无限悠长和幽深。所以宽入深出,即文学书写容易,文学大家不容易。文学书写容易,是古典中国的文化传统给中国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设计,即人生之不幸,人人可以由文学而疗伤。诗词可以释放或升华情感心理。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有人说女性写作再怎样写,也没有多少经典作品。但是“女性的写作,它的功能不是成为经典作家,它的功能至少有一个,即疗伤,通过写作达到自我理解,也超越了苦痛的现实。我们今天研究这些作品,也可能增加对异性的理解,从而扩大我们的生命体验。”因此,女性文学研究,需要转变观念,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它的功能。
词学理论:弱德之美
《历代女性诗词鉴赏辞典》中有诗词大家叶嘉莹的鉴赏,曾庆雨硕士期间师从叶嘉莹先生,研究中国词学,她现场讲解了叶嘉莹的词学理论“弱德之美”,从“弱德之美”的概念、成因、条件谈到叶嘉莹先生的生平、性情,然后结合叶先生不同时期作品系统进行了阐释。
“弱德之美”是叶先生论词之美感特质时提出的概念,概括为“在强大的外势压力下”而“不得不去采取约束和收敛的属于隐曲姿态的一种美”。就文体而言,不是只有词体当中有“弱德之美”,不过是词体的形式,因为参差不齐,它的音律、节奏更适合表现“弱德之美”。词体非常适合表达“不得已”这样一种感情。展现一种隐曲幽微、低徊要眇的姿态,这正是属于“弱德”的一种美感。弱德之美由两种力量消长而产生,一种是外在的压力,另外一种是内在的隐忍持守之力。
曾庆雨
结合叶先生的词,“弱德持身往不回”是其一生的写照,叶先生曾用“风雨逼人一世来”之句感慨平生,在人生三次最大的患难中,“弱德”之体验随心性修养的提升而不断丰富,从早年的“孤露之悲”到中年的“心灵隐痛”再到后来的“自我超越”,弱德之美在叶先生的词中与她的生命体验融合无间,完成了由“人事之当然”到了“天理本然”的过程。
曾庆雨结合叶嘉莹不同时期的作品阐述”弱德之美“的发展过程,她引用叶先生的《蝶恋花》一词:“玉宇琼楼云外影,也识高寒,偏爱高寒境。沧海月明霜露冷,姮娥自古原孤另。谁遣焦桐烧未竟,斫作瑶琴,细把朱弦整。莫道无人能解听。恍闻天籁声相应”是叶先生经历种种患难后所作的词,曾庆雨以此为例,逐句分析,给现场读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专业讲座,让读者徜徉在优美的诗词艺术之中。
女性写作推动诗书文化
女性研究的进展包括一些工具书、资料书,还有系列论文、文学史研究。学界整理了大量精品、大型女性丛书,也有地方女性写作群体的学术研究。女性的写作,另一层面是推动一种文化教育,胡晓明强调,“她们对中国诗书文化的推动影响在于,使整个民风,社会的秩序,主流文化社会,变得更加温柔敦厚,更加有文明的秩序。”
郎净
作为辞典的写作者之一,郎净说看似她选择了写作对象,实际上她被带入了那些女诗人们的生活,她在写作辞典时常有感同身受之感。“这些文字都是用灵心慧性、用心血凝结而成的。当初写这些文字的人,一定是惜之、吟之、恨之、爱之,每首诗词当年都是满腔的热爱、滚烫的心灵,深情的吟咏,怅惘的追思。” 她还以女诗人的创作为例,“相逢各有因缘在,算人生、才能妨命,病愁何怪”,“消息问南枝,漏泄春痕。笑梅影,也如人瘦”, “雅游终日浑忘倦,缓促香轮月满溪。 ”这些诗句都是晶莹剔透的文字,表现了女诗人们灵心慧质的生活,温暖灵动的想象。如果大家静心阅读一定会爱上这些诗句,感受到这种美好。
现场读者
现场:郭 浏
撰稿:李祝萍
摄影:迟 惠
杜湘涛
编辑:黄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