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0日14:57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马识途 点击: 次
发展网络文学,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创作问题,而是一个群众路线问题,是如何导引下一代走上健康道路的问题。
调查研究网络文学的生产和销售环节是怎么运作的,特别是现有的网络作家生存状况及他们的思想环境、创作特点,等等,主要目的不是调研他们的缺点,而是去了解他们的技能、长处和经验。
应该有意识地鼓励一批有志之士下决心转入网络文学创作队伍,写出好的网络文学。这不是一件容易且短期能奏效的事。实施起来,要有耐心、有韧性。
中国作协和人民日报联合开辟“网络文学再认识”专栏,希望大家一起来探讨当前网络文学的发展,我认为这个做法很好。十年前,我就提出要特别注意网络文学、儿童文学、通俗文学。当时,文学界“三俗”现象相当严重,大家都很关心如何提高作家作品的品位、格调。现在看来,这些问题似乎依然存在,而且比较突出地体现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学发展得很快,也很好,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十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文学三问》,提出“谁来为我们守望人文终极关怀的文学家园?谁来保卫我们的文学美学边疆?谁来为我们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光照下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这些问题。文章直接针对我当时看到的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两个现象,在我看来, 今天依然存在,更应引起各方关注。我把这两个现象总结成对中国文学的“内忧外患”:“内忧”,就是文学界的“三俗”倾向;“外患”,就是文化霸权主义的潜在入侵。
事实上,国际上的文化霸权主义是一直存在的,并在许多国家已经取得很大效果。我国因为文化根基比较深厚,文化堤坝比较坚固,不易侵入,但是,过度重视外来文化,甚至将之置于本土文化之上的现象也时常出现,值得警醒。
比较起“外患”,“内忧”更加明显。十年前,网络文学还不太盛行,但通俗文学已经很有市场了,一些带有“三俗”内容的东西充斥其中。这些年,网络文学由于强大的商业资本介入,发展十分迅猛,相当一部分写通俗文学的作家转成网络文学作者,一些“三俗”作品也转移到网络文学领域,并且因为有强大的经济支撑,显得颇为得势。
与此同时,纯文学作品的出版发行却很难,许多作家感觉到纯文学边缘化了。一个纯文学作家写一本书需要好几年,需要调查研究、深入生活、精心写作,最后印一两万册就不得了了。而网络作家一天就可以写一万字,网络文学作品一出书就是几十万几百万册。作家收入排行榜上,排在前面的基本是网络作家。用金钱来计算创作,用稿费多少来衡量文学的优劣,令人难以接受。
网络文学的内容和纯文学相比较,其题材体裁、创作方法、描写对象、主题思想是大异其趣的。文字粗疏,写作随意,与现实生活脱节,缺乏文学性,则是较普遍的现象。有的网络文学作品也的确存在“三俗”问题,娱乐至死,金钱至上。这些显然不是好的教育读物,不适合对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青少年进行传播,当然,距离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更远了。
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雅文学比网络文学和通俗文学好。文学本来无分雅俗,各有长短。雅文学也有雅文学的缺失,有短板,甚至很严重。为什么一些青少年不愿意阅读雅文学?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网络文学有其长处,它对青少年有极大的吸引力,它所产生的不仅是巨大的经济效益,更是我们日夜企求的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巨大能量,这是雅文学一直追求而一直不能实现的效果。通俗文学的流行,网络文学的盛行,能够产生较大的市场价值,都是有其必然性的。事实上,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已经出现了比较好和很好的年轻网络作家,他们的作品就思想性和美学观而言都可称上乘作品,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产生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家和作品,与我们过去称道的通俗文学作家及作品相比并不逊色。
我们需要重视的是,如何扶植和发展网络文学,如何正确评价网络文学,如何克服网络文学的短板和缺点。发展网络文学,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创作问题,而是一个群众路线问题,是如何引导我们的下一代走上健康道路的问题。了解网络文学的现状和生产规律,正视某些不良创作倾向,正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网络文学。
当前,对于网络文学,要研究如何增强其力量、壮大其队伍、提高其艺术水平。具体而言,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比较重要。
第一,我们应该认真调查网络文学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研究网络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历史传承脉络。网络文学为什么能如此迅猛发展?青少年中怎么会有那么多“粉丝”喜爱?这需要我们思考。了解读者需要,本来就是作家的本职工作。
第二,调查研究网络文学的生产和销售环节是怎么运作的,特别是现有的网络作家的生存状况及他们的思想环境、创作特点,等等。网络文学的生产力是最中心的问题。当然,主要目的不是去调研他们的短处和缺点,而是去了解他们的技能、长处和经验。
第三,我们有作家组织和众多的有创作经验及较高文化水平的作家,应该有意识地鼓励一批有志之士下决心转入网络文学创作队伍,写出好的网络文学作品,提高网络文学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水平。从事纯文学创作的作家千千万,虽然都具有作家的基本水平,都想上升到作家金字塔的顶端,但是古今中外能够到达光辉顶点的作家终归是很少的。这些作家一年写出几千部长篇,但能得到出版和读者普遍喜爱的只是少数。或许我们一百个纯文学作家的作品发行总量还不如一个网络作家作品的阅读数量,从人力上和经济上,两者是有差异的。我设想的引导纯文学作家转入网络文学创作,不是一件容易且短期能奏效的事,实施起来要有耐心、有韧性。当然,我的这种想法不一定能为一些作家所接受。
此外,我还想提出一个相似的问题。今天,我们的影视作品对群众的影响,恐怕比网络文学还要大。一部好电影的受众可达几十万人,其影响之广泛,可以想见。但是,不讳言,有的影视作品创作水平不高,思想性和艺术性不够,影视剧本创作队伍并不强壮。可不可以有意识地鼓励一些作家进入影视创作队伍?我们要看到这是很重要也是很光荣的转型,它能够更好地服务大众。
这些年来,中国作协很重视网络文学,不但建立了网络文学重点园地联席会议制度,举办网络文学作家培训班,今年还对网络文学生存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对这些举措,我都很欣赏,也很赞同。不过,我想要提醒的是,对网络文学以及影视文学中存在的“三俗”问题,我们要引导,但是不能操之过急。文艺界的事,要善于引导,也要宽容一点,这是我从过去的教训里得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