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专题 > 上海代表团参加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6年12月09日11:4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施晨露 点击: 次
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即,今天,百余名上海文艺家、作家代表启程赴京。大家纷纷表示,代表全市数万文艺工作者赴京参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既要与全国各地文艺家交流上海近年来开展文艺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更要积极建言献策,努力博采众长,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做出贡献。
贴近时代脉搏,深入改革前沿
“作为作家,大多数时间是独立工作的,参加全国文艺界的大聚会,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在交流比较中更加准确地认识自己的城市,为写作的独特性和共性而努力。”临行前,上海作协专业作家陈丹燕这样表示。“作协的工作是在作家需要的时间和地方‘扶’一把”,正是基于文学写作个体劳动的特点,五年来,上海作协以“服务广大作家,繁荣文学创作”为工作主线,围绕出作品、出人才的中心环节,以创新的思路积极推进作协服务和文学创作,推动文学事业发展。
2014年下半年以来,上海作协陆续在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城、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交通行业和奉贤区“千人计划创业园”建立了多个现实题材创作基地,先后组织多批作家深入到上海改革发展的前沿领域体验生活、积累创作素材,滕肖澜、陆幸生、王萌萌、孙未等作家的首批下生活创作成果已经面世。
创作的背后离不开人才和队伍。2013年以来,上海作协通过实施《“531”培养计划》,重点抓好专业作家和签约作家两支队伍建设,不断优化管理考核机制,加大创作扶持;依托青年作家创作会、“文学百校行”、“会师上海·90后创意小说战”、“黑马星期六”文学选拔赛等活动,遴选、培育文学新人。目前,上海文学队伍结构、生态良好,特别在新生代作家、评论家中,出现了一批为全国关注的新的代表人物。赴京参会的上海作家代表中,中青年作家、评论家所占比例不小,不少人是第一次参加全国作代会。网络作家更是新兴的群体,2014年7月成立的上海网络作家协会,积极开展针对新的文学组织和新兴文学群体团结、凝聚、引导的工作,上海网络作协副会长刘炜、蔡骏都在此次代表之列。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城市添彩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转型、队伍重构等新情况的出现,大批“文艺海漂”集聚上海这个大码头,成为上海文化发展的重要补充。营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氛围,吸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文艺人才,推动文艺创作的繁荣,既是文联的基本任务,也是文联工作的重点。五年来,市文联积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纽带作用,解放思想、转变思路,用心凝聚、尽心服务,开创了文联工作的新局面。
具有50多年历史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25年从不间断的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规模、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上海艺术设计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为上海文艺界引入艺术竞争机制,促进上海本土人才快速成长、成熟。上海美术大展、上海书法篆刻大展、上海广播电视奖(电视文艺、电视剧)评选,“金手杖奖”魔术大会、“曲苑芬芳”专场演出、华东专业舞蹈大赛、金秋诗会、童谣歌谣比赛等,让各领域文艺人才一展才华。
下转◆2版 (上接第1版)赴京参会的不少上海文艺家代表都曾登上“百姓赏艺”舞台,这是市文联推出的惠民文化品牌。上海作协一批公益 深受大众好评。“思南读书会”和“思南书集”已邀请到300多位中外作家和学者举办了130多期主题讲座和朗读会。
用好网络阵地,发展文艺之家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当代人民精神和文化生活的主要渠道和平台。上海市文联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探索建立了既具有较强展示传播和广泛联系功能、又具有快速反应和互动参与效果的新型网络工作平台——网上文联,网站注册用户已达25000余人。
上海作协积极探索“互联网+文学”的文学服务转型之路,作协官网和作协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三位一体即时联动。上海作协主管主办,拥有互联网出版资质的大型文学数字出版和阅读平台“华语文学网”2014年7月正式上线,坚持主推经典、主流文学作品的定位,先后与海内外数百位华文作家签约,为会员、文学杂志和文学社团提供数字出版、版权代理、创意孵化、评论推介等系列服务,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健康的文学内容。
赴京参会前,上海文艺家、作家代表相聚上海文艺活动中心。2015年,新改建的上海文艺活动中心建成并交付使用,艺术展览、学术研讨、交流座谈、新春联谊、影视拍摄、电影观摩等文艺活动接连不断,近期还面向社会大众举办第一次公演,令文艺家的“家外之家”,成为市民的文艺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