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专题 >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
2016年07月25日09:09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施晨露 点击: 次
年前,“新概念作文大赛”曾在教育界、文学界引起巨大反响。昨天,上海作协华语文学网承办,云文学网、《萌芽》杂志社等协办的“与25部经典的上海相遇——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宣布启动。作为主办方,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上海作协副主席孙颙说:“希望参照‘新概念’的做法,动员当下的青年学子关注经典,关心文学评论。”
25部经典小说有哪些
“与25部经典的上海相遇”选择了在上海生活、写作、发表的作家的25部经典小说,包括鲁迅《故事新编·奔月》、苏曼殊《断鸿零雁记》、叶圣陶《倪焕之》、张恨水《夜深沉》、茅盾《子夜》、郁达夫《沉沦》、魏金枝《七封书信的自传》、许杰《赌徒吉顺》、沈从文《萧萧》、柔石《二月》、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巴金《家》、刘呐鸥 《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施蛰存 《鸠摩罗什》、张天翼《包氏父子》、萧军《八月的乡村》、秦瘦鸥《秋海棠》、徐訏《鬼恋》、靳以《父亲》、师陀《无望村的馆主》、吴强《红日》、钱锺书《围城》、萧红《呼兰河传》、张爱玲《倾城之恋》和茹志鹃《百合花》。这些作品都出自上海文学基金会编辑、出版的《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此次,大赛组委会专门购买电子版权,在华语文学网开设品读专区,供读者免费阅读。
上海作协副主席、《萌芽》杂志社社长孙甘露回忆,在他的学生时代,有人会买下全套《茅盾全集》通读;而如今的90后、00后学子,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与现代经典文学的脉络关联越来越浅。评论家王纪人说,当下年轻人倾向于读同代人或比自己年长10岁左右作者的作品,一些年轻作家的“野心”也仅是写给同代人读,这种阅读存在快餐化的倾向,“只能陪一段路,不能送他们走上更长的旅程。”
希望当代文学多出经典
“海派文学是什么?海派风格是什么?海纳百川是什么?读这25部作品就能感受,各种风格、题材、人物都能找到,这可能就是文学的最好状态。回望经典,我们更希望今天的上海文学也能呈现这样的状态。”孙颙介绍,作为此次大赛主办方的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秉持巴老制定的“拾遗补缺、雪中送炭”精神,多年来将主要精力放在老一辈文学家作品的整理和资助上;而要让经典传承下去,必须思考它们与今天的 、读者的关系。此次品读经典大赛征集25部作品书评,将通过初评、中评和终评三个环节,笔试、对话语音复试等方式,评选获奖作品。获奖者列入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青年评论人才库重点培养,并提供平台重点推出优秀评论作品。大赛投稿时间即日起至明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