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3日12:41 来源:《青年报》 作者:郦亮 点击: 次
上海老牌文学杂志《萌芽》60岁了。这几天朋友圈中有关这一话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60年,《萌芽》还在”。这固然有一份对于在文学日渐式微的情况下,《萌芽》依然能够很好生存的惊奇,但更有对于《萌芽》强势坚守和锐意创造的这些优秀传统的一份敬意。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萌芽》已经作好了新的准备,以应对“低龄化”、“碎片化”、“鸡汤化”大行其道的局面,为促进青年阅读,和培养青年作者,承担自己的责任。
锐意创造 “新概念作文大赛”是近20年最得意之作
在推出创刊60周年特刊的7月号《萌芽》,亮点除了有重新刊发巴金1981年《萌芽》复刊所写的寄语外,还有不少青年作者的文章,他们包括韩寒、小饭、刘家俊、王若虚、张怡微、周嘉宁等,一个个都是现在青春文学界的旗帜人物。而这些人的出现,都与“新概念作文大赛”密切相关。
可以说,“新概念作文大赛”是《萌芽》近20年来的最得意之作。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的全国范围内文学期刊的大滑坡时期,《萌芽》也在经受着考验。此前《萌芽》的最高发行量是40多万份,而到了这个时期,发行量一路下滑,甚至跌到只有两万份。1995年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接手《萌芽》主编一职,他一直在思索如何进行“突围”。1999年,《萌芽》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一起举办了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引起全国性的轰动。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获奖者,一举成为青少年中的写作明星。《萌芽》销量也大幅度上升,成为中国最畅销青春文学杂志。
“这简直堪称是一个奇迹。”曾经在《萌芽》担任过5年编辑的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昨天回忆起那段岁月颇为感慨。“那个时候全国遇到困境的文学杂志很多,有的发行量从上百万份降到几千份。《萌芽》的销量从两万份又回到了几十万份,这真是绝处逢生。那个时候《萌芽》充满了奇思妙想。”
《萌芽》执行主编傅星说,“60年,《萌芽》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份杂志充满了创造性,总是在不断超越自己。“‘新概念’之所以‘新’,就是首次实现了文学和教育的跨界。”而《萌芽》在过去的60周年中,也总是开风气之先。包括创办了第一家青年文学网站,出版了“萌芽书系”,这些都在青少年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时郭敬明等明星作者到《萌芽》网站做客,必须有一个技术团队要昼夜守候在服务器旁,要防止服务器瘫痪。《萌芽》因创造力所带来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强势坚守 应对新媒体潮流,承载更为真实的力量
《萌芽》创刊60周年特刊上重发的巴金寄语谈到了对于青年作者的培养:“他们是正在生长、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有勇气,有良心,有才华,有责任感;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只是出于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这篇寄语是巴金写给《萌芽》的,称赞他们在培养青年作者方面所做的努力。可是35年后再读这篇文章,依然觉得新鲜如初。虽然60年世间很多的事情都变了,《萌芽》也开创了很多新的局面,但是有一些东西《萌芽》一直没有变。
上海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汪澜昨天说,《萌芽》有很多优秀的传统,除了“传承”和“创新”之外,就是拥有坚强的“定力”。“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期,《萌芽》一直按自身的特性进行坚守。这个特性就是青春文学,就是对于青年作者无私的、热情的、耐心的培养。”时至今日,面对网络新媒体的冲击,《萌芽》同样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不是畏然退缩,而是选择一条更为艰难,却无疑指向正确的道路。今年开始《萌芽》改版,页码由原来的80页反增到112页,以“更文学的厚度”,来“承载更为真实的力量”。发行量从6万份迅速增加到8.2万份。此外,《萌芽》还携手台湾《联合文学》发起“两岸文学营”,并开展“文学讲座百校行”,这都是《萌芽》坚守传统的新的努力。
对于坚守,《萌芽》选择的是一条“强势坚守”的道路。这正如上海作协副主席、《萌芽》社长孙甘露昨天所说:“《萌芽》愿做文学世界的一座灯塔,不管世间如何变幻,它都会在那里耐心地伫立,或许救人或许只是基于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