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作协动态

2015上海写作计划首场中外作家交流会举行

2015年09月13日21:25 来源:外联室 作者:外联室 点击:

(左起:赵丽宏、Mama C、苏纳什、薛舒、卡费瑞·南比山、乔·邓索恩)

9月12日下午,巨鹿路675号作协大厅座无虚席,2015上海写作计划首场中外作家交流会在这里举行。交流会由上海作协副主席、作家赵丽宏主持,嘉宾为卡费瑞·南比山、乔·邓索恩、苏纳什、Mama C以及上海作家薛舒。

今年上海写作计划的主题是“城市之光”,作家们首先朗读了自己的主题文章。来自英国伦敦的乔·邓索恩率先朗读,赵丽宏评论他的短文“就像一幅油画,画了不同人在城市中生活的瞬间,有城市中的夜生活以及在城市中不同的瞬间,尽管很短,但是可以感受到现代人在城市里生活的那种丰富、焦灼、紧张和不安。”而在卡费瑞的笔下,印度小镇寂静而慢悠的百态生活缓缓展开,让人忍不住去想象那里的人和物。接着,上海作家薛舒以“采风的女孩”为主角,讲述了成长在未开发前的浦东的“她”初到繁华大都市“上海”(浦西)时的经历和感触。之后苏纳什和Mama C也阐释了电力对现代文明和现代生活的意义。

在主题演讲结束之后,作家们与读者们进行了热烈交流。在“城市”与“小镇”的问题上,乔·邓索恩说,相比乡村生活,城市确实少了四季变幻或者某些令人激动的体验,但城市生活给乡村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来自印度偏远乡村,职业是外科医生却在文学领域颇有建树的卡费瑞则坦言,“作为一个作家,我愿意去世界各地体验不同的城市生活。作为医生来讲,我非常喜欢目前的乡村医生的状态。”

在回应读者关于“家”的疑问时,薛舒说:“我的故乡、故里,这个地方就是我的家。而从精神层面来讲,我出生到长大的文化传统养成,这个也是我的家。”美国出生成长、非洲定居的Mama C在回应躯壳里装的是美国文化还是非洲文化时,她说,在美国生活的那段时期种族歧视非常严重,虽然在美国接受教育,但她心中始终铭记自己的非洲烙印,所以19岁选择重回非洲参加“民族重建”,同时,她也觉得自己是一个世界公民,非常愿意将非洲的文化带到世界的其他角落。来自斯里兰卡的苏纳什在回答如何保持写作状态时,她说自己曾游历过许多国家,每一次游历她都认真观察社会、民生,产生新的写作灵感,从而创作了不少文章。她还提到,下一部作品将会把上海作为故事背景。

交流会的最后,来自坦桑尼亚的Mama C为大家带来了里拉提提演奏,她自弹自唱了“和平”,在场读者的热情也被点燃,来自10个国家的驻市作家用本国语言,在场读者用汉语及多种方言,和Mama C共唱了一曲“和平”。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1243
Baidu
map